- A+
作者:秦志英
前言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分析了Vue3响应式的整个流程,本篇文章我们将分析Vue3中的computed计算属性是如何实现的。
在Vue2中我们已经对计算属性了解的很清楚了,在Vue3中提供了一个computed
的函数作为计算属性的API,下面我们来通过源码的角度去分析计算属性的运行流程。
computed
export function computed<T>(getter: ComputedGetter<T>): ComputedRef<T> export function computed<T>( options: WritableComputedOptions<T> ): WritableComputedRef<T> export function computed<T>( getterOrOptions: ComputedGetter<T> | WritableComputedOptions<T> ) { let getter: ComputedGetter<T> let setter: ComputedSetter<T> if (isFunction(getterOrOptions)) { getter = getterOrOptions setter = NOOP } else { getter = getterOrOptions.get setter = getterOrOptions.set } return new ComputedRefImpl( getter, setter, isFunction(getterOrOptions) || !getterOrOptions.set ) as any }
- 在最开始使用函数重载的方式允许
computed
函数接受两种类型的参数:第一种是一个getter函数, 第二种是一个带get和set的对象。 - 接下就是在函数内部根据传入的不同类型的参数初始化函数内部的
getter
和setter
函数,如果传入的是一个函数类型的参数,那么getter就是这个函数,setter就是一个空的操作,如果传入的参数是一个对象,则getter就等于这个对象的get函数,setter就等于这个对象的set函数。 - 在函数的结尾返回了一个
new ComputedRefImpl
,并将前面我们标准化后的参数传递给了这个构造函数。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ComputedRefImpl
这个构造函数。
ComputedRefImpl
class ComputedRefImpl<T> { // 缓存结果 private _value!: T // 重新计算开关 private _dirty = true public readonly effect: ReactiveEffect<T> public readonly __v_isRef = true; public readonly [ReactiveFlags.IS_READONLY]: boolean constructor( getter: ComputedGetter<T>, private readonly _setter: ComputedSetter<T>, isReadonly: boolean ) { // 对传入的getter函数进行包装 this.effect = effect(getter, { lazy: true, // 调度执行 scheduler: () => { if (!this._dirty) { this._dirty = true // 派发通知 trigger(toRaw(this), TriggerOpTypes.SET, 'value') } } }) } // 访问计算属性的时候 默认调用此时的get函数 get value() { // 是否需要重新计算 if (this._dirty) { this._value = this.effect() this._dirty = false } // 访问的时候进行依赖收集 此时收集的是访问这个计算属性的副作用函数 track(toRaw(this), TrackOpTypes.GET, 'value') return this._value } set value(newValue: T) { this._setter(newValue) } }
ComputedRefImpl类在内部维护了_value
和_dirty
这两个非常重要的私有属性,其中_value
使用用来缓存我们计算的结果,_dirty
是用来控制是否需要重现计算。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函数的内部运行机制。
- 首先构造函数在初始化的时候使用了
effect
函数对传入getter
进行了一层包装(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分析过effect函数的作用就是将传入的函数变成可响应式的副作用函数)
,但是这里我们在effect中传入了一些配置参数,还记得前面我们分析trigger函数的时候有这一段代码:
const run = (effect: ReactiveEffect) => { if (effect.options.scheduler) { effect.options.scheduler(effect) } else { effect() } } effects.forEach(run)
当属性值发生改变之后,会触发trigger
函数进行派发更新,将所有依赖这个属性的effect函数循环遍历,使用run
函数执行effect,如果effect的参数中配置了scheduler
,则就执行scheduler
函数,而不是执行依赖的副作用函数。当计算属性依赖的属性发生变化的时候,回执行包装getter
函数的effect, 但是因为配置了scheduler
函数,所以真正执行的是scheduler
函数,在scheduler
函数中并没有执行计算属性的getter
函数求取新值,而是将_dirty
设置为false,然后通知依赖计算属性的副作用函数进行更新, 当依赖计算属性的副作用函数收到通知的时候就会访问计算属性的get函数,此时会根据_dirty
值来确定是否需要重新计算。
回到我们的这个构造函数中,只需要记得我们在构造函数初始化三个重要的点:第一:对传入的getter函数使用effect函数进行包装。第二:在使用effect包装的过程中,我们会执行getter函数,此时getter函数执行过程中对于访问到的属性会将当前的这个计算属性收集到对应的依赖集合中, 第三:传入了配置参数lazy
和scheduler
,这些配置参数在当前的这个计算属性所订阅的属性发生改变的时候,用来控制计算属性的调度时机。
- 接着我们继续分析
get value
,当我们访问计算属性的值时候实际上访问的就是这个函数的返回值, 它会根据_dirty
的值来判断是否需要重新计算getter函数,_dirty
为true需要重新执行effect函数,并将effect
的值置为false,否则就返回之前缓存的_value
值。在访问计算属性值的阶段会调用track
函数进行依赖收集,此时收集的是访问计算属性值的副作用函数, key始终是vlaue。 - 最后就是当设置计算属性的值的时候会执行set函数,然后调用我们传入的
_setter
函数。
示例流程
至此计算属性的执行流程就分析完毕了,我们来结合一个示例来完整的过一遍整个流程:
<template> <div> <button @click="addNum">add</button> <p>计算属性:{{computedData}}</p>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f, watch,reactive, computed } from 'vue' import { effect } from '@vue/reactivity' export default { name: 'App', setup(){ const testData = ref(1) const computedData = computed(() => { return testData.value++ }) function addNum(){ testData.value += 10 } return { addNum, computedData } }, } </script>
下面是一张流程图,当点击页面中的按钮改变testData的value值时,发生的变化流程就是下面的红线部分。
- 首先初始化页面的时候,testData经过ref()之后变成响应式数据,会对访问testData.value的值进行依赖收集,当testData.value的值发生变化的话,会对依赖这个值的依赖集合进行派发更新
- computed中传入了一个getter函数,getter函数内部有对testData.value的访问,此时当前的这个计算属性的副作用函数就订阅了testData.value的值,computed返回了一个值,而页面中的组件有对computed返回值的访问,页面的渲染副作用函数就订阅了computed的返回值,所以这个页面中有两个依赖集合。
- 当我们点击页面中的按钮,会改变testData.value的值,此时会通知订阅计算属性的副作用函数进行更新操作,由于我们在生成计算属性副作用的时候配置了
scheduler
,所以执行的是scheduler
函数,scheduler
函数并没有立即执行getter函数进行重新计算,而是将ComputedRefImpl
类内部的私有变量_dirty
设置为true,然后通知订阅当前计算属性的副作用函数进行更新操作。 - 组件中的渲染副作用函数执行更新操作的时候会访问到
get value
函数,函数内部会根据_dirty值来判断是否需要重新计算,由于前面的scheduler
函数将_dirty设置为true所以此时会调用getter函数的副作用函数effect,这个时候才会重新计算并将结果返回,页面数据更新。
总结
计算属性两个最大的特点就是
- 延时计算 计算属性所依赖的值发生改变的时候并不会立即执行getter函数去重新计算新的结果,而是打开重新计算的开关并通知订阅计算属性的副作用函数进行更新。如果当前的计算属性没有依赖集合就不执行重新计算逻辑,如果有依赖触发计算属性的get,这个时候才会调用this.effect()进行重新计算。
- 缓存结果 当依赖的属性没有发生改变的,访问计算属性会返回之前缓存在
_value
中的值。
对 Electron 感兴趣?请关注我们的开源项目 Electron Playground,带你极速上手 Electron。
我们每周五会精选一些有意思的文章和消息和大家分享,来掘金关注我们的 晓前端周刊。
我们是好未来 · 晓黑板前端技术团队。
我们会经常与大家分享最新最酷的行业技术知识。
欢迎来 知乎、掘金、Segmentfault、CSDN、简书、开源中国、博客园 关注我们。